作为一家芯片级平台的供应商,英特尔在云时代扮演比以往都更加重要的角色。在第二届中国云计算论坛上,英特尔数字企业事业部总监何京翔博士表示,"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即服务层面(IaaS),英特尔实现从后台服务器处理平台,到前端桌面、甚至移动终端处理平台,一体化、精细化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而这也正与英特尔"2015云愿景"相吻合。在早先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第一点关键因素"互通性"。那么什么又是"自动化"的云呢?
在英特尔的愿景中,"一个'自动化'的云",意即能自动地帮助不同的应用和资源安全运行,从而显著提高数据中心的能耗表现。
帮助客户省去麻烦 "自动化"可打破平台间阻隔
英特尔(中国)服务器产品经理张振宇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云计算"自动化"的理念指的并不是某个特定的技术,而是说在云计算环境中动态调动资源,优化系统利用率的过程应该是全自动的--而不能依赖于管理员来调整。这包括了系统中的资源动态部署、调配和监控、计费等步骤。
据介绍,一个典型的云计算客户构建云计算环境时,往往第一个步骤是整合并使其IT基础架构虚拟化--多数用户目前都在做或者说已经完成了这一阶段。而第二步一般是管理好自身的工作负载,意即运用成熟的管理平台对物理机和大量虚拟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而管理员不必在众多复杂和异构的底层硬件/管理平台间切换。
张振宇举了例子说明:如果你原先是HP和DELL服务器都有的数据中心,以往做虚拟化你需要至少两套管理工具来分别管理跑在HP服务器上的虚拟机和跑在戴尔上的虚拟资源。而两套系统之上的VMware和Hyper-V虚拟机又牵扯到了不同的管理软件。如何简化这种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工作负载"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这些系统仍然有共性--都是基于x86平台,因此也就是说类似英特尔DCM数据中心管理工具这样的底层管理平台可以打破这种系统间鸿沟,统一管理这些业务。
那么第三步就到了关键的"自动化"步骤。据介绍,很多用户在做数据中心虚拟化时拥有厂商的统一说明、方案参考等。而在走向云计算的过程中,客户会发现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化、自动化的流程--从而导致因手工操作耗费大量资源,效率大幅降低。英特尔所提出的"自动化"愿景,即是从流程上为客户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围绕最佳实践、业务规则、优先级,进行标准的自动化来提升流程的效率和效果。而从系统自动化角度出发,则有助于将IT基础架构转化成为一个可以自我修复的系统,从而能够自动检测出相应IT基础架构的变化。
英特尔"样板工程"诠释"自动化"功劳
对于英特尔自身云计算的使用,去年的IDF上已经有"自动化"大放异彩的身影--据工程师介绍,英特尔研发部门以往为了验证vPro技术在一个企业级环境中的应用,需要搭建150多个相当复杂的物理计算环境。而每配置1个物理环境,需要花费2个技术人员两周的时间,150个这种环境就意味着300个技术人员得忙活两个星期。如果进展不顺,这种测试就会影响到新产品的开发和上市时间。
为此,英特尔中国的研发部门专门开发了这样一个私有云环境:iLab--通过iLab把可以虚拟化的物理部件都实现了虚拟化,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桌面等,技术人员通过一个简单的WEB界面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自动化配置。设置全套测试环境只需要两分钟,再也不是过去的两个星期。这种全自助式服务大大提高了研发部门的管理效率。
张振宇表示,其实英特尔早就在自身的数据中心里引入了虚拟化和云计算理念,而"2015云愿景"中提出的"互通性"、"自动化"和"终端设备自适应"也都是英特尔根据自身实施云计算的经验,以及客户在实施部署云计算时的反馈总结而来。
他举例表示,有的客户认为云计算自动化就是某些虚拟化厂商宣传的虚拟机自动迁移和资源池自动划分。其实这只是虚拟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是云计算中心动态管理自身资源的策略。而英特尔则提供了更底层的自动化技术,如虚拟机迁移要用到的VT硬件虚拟化技术等等。因此可以说英特尔提倡的"自动化"是更加广义的云计算理念,涵盖了方方面面,这也使得要实现这一愿景,需要整个业界的共同努力。
据张振宇介绍,英特尔倡议和协助创建的CloudBuilder计划目前已经囊括了全球20多加领先的硬件和软件厂商,承诺以大量资源支持创新,从而使云计算更加简便的部署分享,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就是通过产业内软硬件厂商的强强联合进一步优化和打造自动化的云计算虚拟资源池,帮助客户优化解决掉虚拟资源管理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