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20年来,以大量转化农产品为基本特征的食品加工业发展速度惊人,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全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14%。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为食品机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食品工业的加工对象繁多、加工性质和工艺条件各异,所以采用的食品机械均须满足最终产品的加工要求,而对于食品的产品质量、安全卫生、营养便捷等具有特定要求。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特邀专家认为,食品机械除具有一般机械产品的共性外,还具有其市场适用性要求。
规模适用性。我国食品加工企业使用的设备主要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按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要求重点发展中、大型生产规模,而小规模的生产企业应按市场经济规律自生自灭。但是,我国食品机械制造业生产的设备主要以装备中、小型企业为主,而使用的大型成套设备仍有大量进口。
技术适用性。我国食品机械现有的技术档次主要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按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要求重点发展中、高档技术层次,而低档技术层次不应重点扶持,随着行业发展逐步被淘汰。但是,我国食品机械制造业生产的设备层次主要以中、低档为主,而目前使用的高新技术产品大量依靠外国公司供应。
季节适用性。由于农产品品种繁多,有许多食品加工属于季节性生产,如马铃薯加工、甘薯加工、木薯加工、果品加工、蔬菜加工、糖料加工等等。对于需要季节性生产的食品机械来说,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地理条件、不同季节气候和不同季节产品的加工技术要求。
安全适用性。安全适用性是食品加工中的机械安全、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一是机械安全。是由机械不产生危害所导致的效果,将机械风险减小到最低限度。二是生产安全。足以安全生产、工业卫生、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为前提,从管理上、生产技术上和设备使用上规定人们的安全行为以及安全生产所需的物质条件。三是食品安全。主要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
卫生适用性。是食品机械设计、制造过程对机械结构的卫牛要求,主要包括产品接触面和非产品接触面的结构材料、表面构造、可清洁性、耐用性、可检查性等卫生要求;对于食品机械的机械结构,应确定卫生危险的关键控制点,采取措施以保证机械结构的卫生要求。
成套适用性。工业化食品加工中,大都不足单机生产,而是配套成生产线进行作业。因此,成套适用性是保证连续作业、均衡生产、加工性能和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其成套原则是实现合理的经济规模、满足工艺技术要求以及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合理匹配等,以便生产线正常运行、安全卫生、节约能耗和维修方便,确保生产线的整机先进性、合理性和可靠性。
总之,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必然要求企业投入相应的食品机械设备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将对食品樱花的高精度、智能化、高速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食品机械产品还需满足企业 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LED成本的快速下降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进入2013年,LED替换传统照明的速度明显加快。据今年2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半导体照明产业节能规划》中,明确指出,期望到2015年,LED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LED照明节能产业产值达到4500亿元(其中,LED照明应用产品180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
作为绿色、环保的新一代光源,带给了照明行业无限的可塑性。然而,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亦存在捉摸不定的烦恼。
据了解,目前LED照明产品“组件”大多以非标准化的形态存在,标准缺失导致产品设计无据可依,产品技术形态混乱导致上下游配套难,仍存在产品互换性差、兼容性差等现象,阻碍了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发展。
“LED光源必须在安全、机构、电气、光特性等方面迅速规范,LED照明行业方能健康地增长,以形成真正的产业化规模。”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照明事业部总经理林纪良如此说道。
标准光组件,破解LED产品标准化难题
近日,《LED照明标准光组件技术与管理体系》专家论证会在广州召开,通过研究讨论,专家一致通过了该体系。这意味着LED标准光组件即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传统LED供应链体系或被“工业中间件标准化”产品模式取代,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产品标准化、规格化、系列化、互换性问题有望迎刃而解。
所谓标准光组件是指,以LED芯片为基本发光体,具备规定的光、色、电、热特性,以及规定的外形尺寸、机械匹配形式、应用接口端和使用规范等特征,用于照明产品及照明系统的发光单元。通俗地讲,标准光组件就相当于电脑市场上可以相互兼容、用来组装电脑的标准器件。
“与目前一些国家和地方开展的LED行业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侧重方向不同,标准光组件以LED照明电子设备的思维方式,强调工业中间件的标准化,是各产品件之间相互协调和兼容的一个标准。”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眭世荣主任表示,终端形态不固定,集中于工业中间件的标准化、规格化,这是LED照明标准光组件技术方面的最大创新。
据了解,除了技术创新外,LED照明标准光组件在管理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建立了严密的管理规范体系。光组件将主要依据设计先进性、成本最优性、应用广泛性、需求明确性、系列扩展性、制造通用性等六性原则进行评估,而且样品纳入后再要经过市场考验,进行动态更新,不合适的组件产品自然被市场淘汰,优秀的组件产品则继续以光组件形式推广。此外,标准光组件还设立了推广办公室和执行办公室,针对光组件产品应用工程进行现场相关效果评测,实行产品一致性核查。
标准光组件LED产业的一场及时雨
标准光组件的推广,得到了业界的极大认可。工信部半导体照明标准工作组彭万华教授表示,LED照明标准光组件技术与管理体系紧密结合LED行业推广应用标准规范的迫切需求,从工业中间件标准化入手,立足半导体照明产品“链式标准化”的研究思路,积极构建层级分类体系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提出标准光组件的“六性”评价基准,是我国LED产业标准化路径上的一大创新。
广东昭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副总经理王恺则表示,通过LED照明标准光组件将对LED照明中间件的规格和性能进行规范,形成统一规格和接口的标准中间件,有效整合和控制产业过程,将使许多原本游离的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的中间件也可以实现市场化,并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兼容性,形成“蚂标”体系,对目前的LED照明产业而言是一场及时雨。
可以预测,随着LED照明标准光组件的全面推广普及,或将加速传统LED供应链体系将被“工业中间件标准化”产品模式所取代,各企业间的LED产品互换互通将成为现实。
据了解,与目前一些国家和地方开展的LED行业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侧重方向不同,标准光组件以LED照明电子设备的思维方式,强调工业中间件的标准化,是各产品件之间相互协调和兼容的一个标准。”谈到当初实施LED照明标准光组件的初衷,GSC主任眭世荣表示,终端形态不固定,集中于工业中间件的标准化、规格化,这是LED照明标准光组件技术方面的最大创新。
“LED照明标准光组件依据LED产业链自身发展规律,主要分封装器件、光源模块、照明模组、整体式灯四大层级,立足于链式标准化,形成产品谱系,实现产品间的可互换性和兼容性,以解决市场无序化。”GSC技术部部长、标准光组件专家组成员吴礼刚补充道,工业配套更重要。对企业来说,还能有效地通过标准光组件、实行工业中间件标准化、集聚技术优势,形成产业“事实标准”。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博士徐晨在评审会上也指出:“同一照明模组标准组件可以应用到LED路灯、隧道灯、泛光灯以及高杆灯等功能性LED照明产品。标准光组件项目实施有利于建立LED照明产品的光机电热一体化、系列化和通用接口化的互换平台,将引导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