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讳莫如深的出货量背后,是多少储能企业强撑的体面!

发布日期:2024-07-11 11:56浏览次数:472

 
2024年进度过半,最近的新能源媒体人们正在疯狂的总结上半年的储能行业发展,从产线、产能到融投资、出货量,在重要节点数据就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然而最为重要的H1财报还未开始披露,大家只好掉头从过往的出货量数据中“淘金”,恰好笔者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发现。

 

在储能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2022年,大部分的企业对外公开的出货量数据大多清晰准确,甚至会细化到单一板块,有一种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坦诚。进入2023年,虽然储能产业发展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各类出货量排行榜涌现,但更直观的数据却化作了坐标轴上暧昧模糊的柱状图。要是抱着好奇去追问企业,多半只会得到一个大致的位置,那个有零有整的答案却变的讳莫如深。其实这样的操作也不难理解,就像某储能企业工作人员在同笔者交流时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体面,虽然内卷已经波及了大部分企业的市场表现,但是在储能这个更容易受到马太效应影响的赛道,梯队位置依然十分重要。”尽管造成产业极速内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每一丝波澜所限起来的巨浪,都会无比精准的拍打在位居储能发展第一线的企业身上,“大家都是在咬牙硬扛。”

首先便是持续走低的储能系统价格,今年年初储能系统价格尚在0.8元/Wh左右,3月就直降至0.6元/Wh,前不久又刷新到了0.5元/Wh,超30%的价格降幅开启了大家的共同焦虑。紧接着2024年一季度部分储能电池企业业绩便出现了下滑,而那一句“别跌了,我害怕!”无疑成为了此时此刻最符合企业内心状态的os。其次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性技术缺乏。纵览2024年上半年的各类储能展会,新的企业很多,新的技术、产品却是少见。除了占据成本大头的电芯为了乘上长时储能的东风越做越大,其他储能产业链产品的差异化多数只体现在细节上。某储能系统集成企业工作人员就透露:“各家产品大同小异,所谓的差异化在实际应用中差别不大,我们作为客户还是优先从成本和服务层面考量。”最后是呈现井喷式增长的储能企业,笔者查询企查查发现,2023年全年新成立储能企业116129家,2024上半年又新增储能企业42641家。

近16万家拥有不同技术背景的对手强势涌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当然也有暂时止步的行业参与者,选择观望观望再做打算。4月19日黑芝麻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鉴于2023年下半年起新能源电池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与公司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假设条件产生了重大差异,公司储能锂电项目将“不冒进推进,暂缓项目建设,等待最佳实施机会”,要知道本次计划搁浅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可是一开始就砸下了35亿元重金。

 

像黑芝麻这样主动止损的企业还是少数,大部分的跨界者还是决定在行业发展的大浪中“搏杀”出一番天地。所以入局者在加速增长的同时,企业淘汰的速度和数量也在逐步扩大,在此前举办的蜂巢能源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2024年储能企业有可能淘汰掉50%。”的行业判断,就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讨论。谁会是被淘汰的那50%?行业前50%能不能避免淘汰?除了市场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而企业能够缓解焦虑的主要办法就是持续扩产,尤其是靠前的头部企业与腰部企业,试图靠着规模化优势和资本实力,快速吸引市场份额。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方式不是良性长远的,但陷入“消耗战”的企业们只能在期待对手快速倒下的同时祈祷着最终“剩”利。